2009年4月13日星期一

肉身菩萨探秘

供奉在甘露寺佛学院的金身

对肉身的成因,佛门认为“是戒定慧勤修所得。”成为肉身菩萨者,在他们生前寂后出现一些特征:一是自知大限将至,神志清醒,充分展现“视死如归”的定力和“寂灭为乐”、“了生脱死”的开悟境界。佛教徒修行的最终目的是要了脱生死,超凡入圣。死时一心不乱,就能把握住此生往彼生的“命运”。
故而得道高僧临走前极为镇定安详。二是不进食。一般十天半个月,甚至更长时日,滴食不沾,空腹坐禅,只喝少量茶水维持生命机能运转。三是瑞体放香。四是遗体绵软。遗体停床一两天,尚有余温,关节照常能动,能盘成跏趺禅姿,而俗家人死后遗体很快冰凉僵硬,关节不能动弹。五时长寿。统计以知事寿的十位九华山肉身菩萨,平均寿命88岁。
肉身菩萨即是全身舍利,舍利就是遗体,但这个名称一般只用于佛和有德行的出家人的遗体。肉身菩萨的称谓,最早出现在唐朝道宣所撰《续高僧传》一书中。梁武帝萧衍,曾封县鸾“肉身菩萨”称号。县鸾当时健在人世,称其为“肉身菩萨”,应当是指“活菩萨”。
公元713年,惠能大师圆寂,其遗体坚贞,不腐不朽,成了肉身菩萨,被弟子信士妥为保护,供养在广东韶关曹溪南华寺六祖殿内。其肉身抗日战争时期一度流失到日本,后又送回我国,一直受到人们的恭敬顶礼。
广东韶关曹溪南华寺除供奉惠能大师真身外,还有憨山、丹田大师的肉身。唐朝时,“苏州重玄寺僧智俨,常诵《金刚经》,忽一日奄然坐终。其时寺内及遐迩,悉闻异香,复闻音乐。时当正暑,肉身不坏,至贞观七年(633),众乃漆身供养。”
唐朝广德元年(763)五月六日,鉴真大师在日本招提寺逝世,世寿七十三,肉身不坏。唐朝贞元十年(794)夏,九华山地藏大师无疾坐化。地藏大师开九华山肉身菩萨之先河,从唐代至当代,九华山先后供养过十五尊佛教肉身、三尊道士肉身,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实属罕见。
释传闻

没有评论: